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  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        当前位置: 法学园地 -> 业外作品

        红绿灯的红色

          发布时间:2022-04-28 09:43:25


            红色在人们的生活中代表着喜庆、吉祥、兴旺,红红火火、当红歌星、当红影帝、大红大紫、红极一时等词语,寓意人们取得的成就、获得的荣誉和所受到的肯定。生活中,人们认为红色能带来正气、好运,所以特别喜欢红色,在重要活动时也均会用到红色,例如举行结婚仪式的新郎新娘大多着红色服饰,男女双方的迎客、送客均佩戴红色布条或特制红色胸花;还有门市生意开业、楼房破土奠基等活动均悬挂多条红色条幅予以渲染气氛,上述活动中,剪彩要用到大红花、红绸布,就连举行奠基仪式时使用的铁锨上也系有红色布条。汉人过春节要贴红春联、挂红灯笼、放红鞭炮,戏剧中的红脸谱代表忠义、正直,因此人们喜欢红色,认为它能辟邪带来好运,所以有人在刚买的新车上系上红色布条,在刚搬到新家的门把手上系上红色布条,本命年的人多着红色衣裤等等。但有时红色也会约束人的自由,限制人的行为,给人们带来伤害:如电路中的红色代表火线,一旦触电,轻者触电部位受伤疼痛,重者送命;禁止吸烟的地方,会采用红色作为禁烟图标予以提醒,违者将受到批评或罚款。红绿灯的红灯提醒驾驶员刹车、停车,目前对闯红灯者施以扣三分、罚款三百元的处罚,一旦造成交通事故的,负全责的可能性又较大,给双方家庭带来伤害、灾难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红绿灯的红色代表刹车、停车,对人的行为产生约束、麻烦,即使十字路口没有人在,红灯亮时,车仍然不能行使,所以很多人不喜欢红灯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其实红灯虽然带给驾驶员的是约束和禁止,但如果能真正做到红灯停,带给人们的往往是安全行驶的结果。如遇到红灯,心存侥幸继续行驶,则会有两种后果,或平安通过,或酿成事故。针对这一现象,有网友就调侃道,运气好的快几秒,运气不好的快一辈子,其中的情形每个人都能想象得到。红灯亮在眼前都能视而不见,强行硬闯,不计后果,那么,对不熟知的法律法规,又有多少人能自觉遵守呢?又有多少人被追究时,轻描淡泻地说一句我不知道这项规定呢?做一个真正聪明的人,用别人的教训提醒自己清正、廉洁、平安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要让自己一生平安,走好人生路,就要在心中装上红绿灯。即使绿灯时仍要小心谨慎,未雨绸缪,避免别人的违章行为而耽误自己的行程;同时要在心中装上红灯,心存敬畏。敬畏单位领导,方可把握好工作方向和工作大局,让自己努力的方向与单位整体工作前进的方向一致;敬畏单位同事,方可让自己讲信修睦,感受到大家庭中的和谐,体会到“众人拾柴火焰高”的真谛;敬畏单位的规章制度,方可让自己守法守纪,提升品德修养,厚德可载物,同时能将法律植入心中,关键时刻,紧急刹车,避开警戒线,做到不踩红线、不越雷池。其次,要在心中装上黄灯,该等待时就要耐心等待。把黄灯亮时等一等当成一种规矩意识,不发牢骚,不怨天尤人,在等待中思考,等待中审时度势,等待中蓄势待发;老老实实遵纪守法,尊重乡风民俗,尊重自然规律,不盲目激进,不盲目随波逐流,不掩耳盗铃,不弄巧成拙。最后,要在心中装上拍照探头,正视自身的过错。对自身的过错要在内心留下痕迹,经常自我反省反思,做到吃一堑长一智,对照规章规定、法规、法律及其他规定查找不足,净化心灵、完善自我。只有这样才能正视领导、同事和群众的批评意见,正视别人的善意提醒,常怀克己之心,常思贪欲之害,自警自励,规范自身的行为。才能做到以法为天,以德为本,成为一个品德高尚、清清白白的人,方可平平安安。

        责任编辑:王雯静    


        关闭窗口



        Copyright©2023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-2